centos – 我们应该在ext3上使用data = writeback和barrier = 0挂载吗?

我们一直在托管公司的VM上运行服务器,刚刚注册了专用主机(AMD Opteron 3250,4核,8GB RAM,2 x 1TB软件RAID,ext3).

在运行性能测试时,我们注意到一些SQLite转换(插入,删除和/或更新的组合)比我的2010 MacBook Pro花了10倍到15倍的时间.

经过大量的谷歌搜索和阅读后,我们看看了挂载选项,它们是:

data=ordered,barrier=1

我们做了一些实验,并获得了最好的表现

data=writeback,barrier=0

我已经阅读了这些内容,并了解了他们正在做的事情的基础知识,但我对我们这样运行是否一个好主意没有很好的理解/感觉?

问题

以上配置是否适合考虑托管服务?

如果我们停电或发生硬故障,那么我们最终可能会丢失数据或文件损坏.如果我们每15分钟拍摄一次数据库快照,则可能会缓解这种情况,但在拍摄快照时可能无法同步数据库.应该(可以吗?)我们如何确保这种快照的完整性?

我们应该考虑其他选择吗?

谢谢

第一个建议
如果你不能丢失任何数据(我的意思是一旦用户输入新数据,如果在未来的几秒内不能丢失),并且因为你没有类似UPS的东西,那么我不会删除写屏障,也不会我切换回写.

消除写障碍
如果你删除写屏障,那么在崩溃或掉电的情况下,文件系统将需要执行fsck来修复磁盘结构(请注意,即使屏障打开,大多数日记文件系统仍然会执行fsck,即使重播期刊应该已经足够了).删除写屏障时,建议尽可能删除任何磁盘缓存(在硬件上),这有助于将风险降至最低.您应该对这种变化的影响进行基准测试.您可以尝试此命令(如果您的硬件支持它)hdparm -W0 / dev /<您的HDD>.
请注意,ext3在元数据更改时使用2个障碍,而在使用mount选项journal_async_commit时,ext4仅使用一个障碍.

虽然Ted T’so explained为什么在ext3的早期发生了一些数据损坏(默认情况下屏障为until Kernel 3.1),但是日志的放置方式除非发生日志日志换行(日志是循环日志),否则数据会写入磁盘一个安全的订单 – 第一个日志,数据第二 – 即使硬盘支持重新排序写入.
基本上,当日志日志换行时发生系统崩溃或断电是不吉利的.但是,您需要保持data = ordered.尝试使用data = ordered,barrier = 0进行基准测试.

如果您能够承受丢失几秒钟的数据,您可以激活两个选项data = writeback,barrier = 0但是然后尝试使用commit =< nrsec>参数也是如此.检查此参数here的手册.基本上,您给出一个秒数,这是ext3文件系统同步其数据和元数据的时间段.
您可以尝试尝试使用一些关于脏页(需要写入磁盘的内核)的内核可调参数进行调整和基准测试,这里有一个good article解释了有关这些可调参数的所有内容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有关障碍的摘要
您应该对可调参数的几个组合进行基准测试:

>使用data = writeback,barrier = 0与hdparm -W0 / dev /<你的硬盘>
>使用data = ordered,barrier = 0
>使用data = writeback,barrier = 0和其他挂载选项commit =< nrsec>并为nrsec尝试不同的值
>使用选项3.并在内核级别尝试进一步调整脏页面.
>使用safe data = ordered,barrier = 1,但尝试其他可调参数:尤其是filesystem elevator(CFQ,Deadline或Noop)及其respecitve可调参数.

考虑转向ext4并对其进行基准测试
因为所述ext4对于写入需要比ext3更小的屏障.此外,ext4支持扩展区,对于大型文件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性能.所以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因为它很容易从ext3迁移到ext4而无需重新安装:official documentation;我在一个系统上做了这个,但使用了这个Debian guide. Ext4从内核2.6.32开始就非常稳定,因此在生产中使用是安全的.

最后的考虑这个答案远非完整,但它为您提供了足够的材料来开始调查.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求(在用户或系统级别),很难有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抱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io@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使用军哥的lnmp配置虚拟主机,需要注意的是要配置hosts文件(这一点官方没有讲到)具体方法:1、修改hosts文件sudo vim /etc/hosts2、在hosts文件中新增一行(这里类似于windows上配置hosts文件)127.0.0.1 www.baidu.com3、保存并重启网络
一、配置编译环境 yum update &amp;&amp; yum upgrade yum groupinstall &quot;Development Tools&quot; yum install gcc gcc-c++ pcre* openssl* gd-devel* zlib-devel
一、下载repo文件 二、备份并替换系统的repo文件 三、执行yum源更新操作
LAMP -- Linux Apache MySQL PHP 在CentOS安装的顺序,我一般是Apache&#160;-&gt;&#160;MySQL&#160;-&gt;&#160;PHP 第一步、安装并配置Apache 1、使用yum安装 [plain]&#160;view plaincopy
一、下载nginx安装包,官网下载中心http://nginx.org/download [root@localhost software]# wget http://nginx.org/download/nginx-1.10.1.tar.gz 二、解压nginx安装包 [root@localhos
1.下载composer curl -sS https://getcomposer.org/installer | php ps:如果出现php无法运行的情况,请先把PHP加入环境变量,具体操作参考《centOS安装PHP》 2.移动或复制composer到环境下可执行 cp composer.ph
一、卸载旧版本的vim 二、安装终端字符处理库ncurses 三、下载Vim8 四、编译安装 五、添加到系统环境变量 六、安装成功
引言 我们在日常的开发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连接服务器查看日志或者在服务器上调试代码。但是,使用 ssh 命令登录服务器每次都需要输出密码,就比较繁琐。因此我们可以使用 sshpass 通过参数指定密码进行登录。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我发现登录服务器之后,还需要手动 cd 切换到项目目录或者日志目录。为
iptables basics Introduction iptables 是一个配置 Linux 防火墙的工具,是 netfilter 项目的一部分。 在 Linux Kernel 3.13 及以上版本中, nftables 将作为后继者取代 iptables 以成为更强大易用的防火墙工具 Bas
一、下载tengine 二、安装tenginx(nginx)的模块依赖库 三、解压并指定安装路径 四、编译安装 五、启动(tengine)nginx 六、访问(tengine)nginx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快速部署一套Kubernetes集群,下面就快速开始吧! 准备工作 机器部署规划 主机 | IP | 部署组件 | | master主节点 | 192.168.199.206 | etcd、kube apiserver、kube controller manager、kube sc
一、pip下载 二、解压安装 三、安装完成
1、WebBench安装: yum install ctags(先安装依赖库) mkdir /usr/local/man (创建一个目录不然会报错) wget http://home.tiscali.cz/~cz210552/distfiles/webbench-1.5.tar.gz tar zxv
1:查看环境: [root@10-4-14-168 html]#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release 6.5 (Final) 2:关掉防火墙 [root@10-4-14-168 html]# chkconfig iptables off 3:配置CentOS
安装 1.检查当前是否有安装php rpm&#160;-qa|grep&#160;php 如果有安装PHP,那么请先删除这些安装包: yum&#160;remove&#160;php* 2.安装php源 Centos 5 安装php源: rpm&#160;-ivh&#160;http://mirro
一、安装 二、配置 三、修改配置文件 四、program 配置 五、启动
Sed 日常使用介绍 简介 是 环境下常用的流处理工具, 可以处理字符流, 文件或者二进制文件流。 各个 发行版都会配备 及其衍生的命令工具, 因此, 掌握该工具的基本用法, 足以满足我们日常的许多文本处理的任务。 以下采用示例的方式对 进行基本用法介绍. 如果有兴趣了解更高级的使用技巧, 本文采用
linux下开机自启: 在/etc/init.d目录下新建文件elasticsearch 并敲入shell脚本: 注意, 前两行必须填写,且要注释掉。 第一行为shell前行代码,目的告诉系统使用shell。 第二行分别代表运行级别、启动优先权、关闭优先权,且后面添加开机服务会用到。 shell脚本
1、因为在centos7中/etc/rc.d/rc.local的权限被降低了,所以需要赋予其可执行权 chmod +x /etc/rc.d/rc.local 2、赋予脚本可执行权限假设/usr/local/script/autostart.sh是你的脚本路径,给予执行权限 chmod +x /usr
最简单的查看方法可以使用ls -ll、ls-lh命令进行查看,当使用ls -ll,会显示成字节大小,而ls- lh会以KB、MB等为单位进行显示,这样比较直观一些。 通过命令du -h –max-depth=1 *,可以查看当前目录下各文件、文件夹的大小,这个比较实用。 查询当前目录总大小可以使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