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度分析
前言
\(O(x)\) 表示 \(x\) 的严格上界,\(\Omega(x)\) 表示 \(x\) 的严格下界,\(\Theta(x)\) 表示 \(x\) 的严格界(即严格上下界同阶)。
让人遗憾的是,人们在OI往往滥用了它们,严格来说,除了 \(O(1)\) 和 \(\Theta(1)\) 可以无歧义的混用,其他地方都应该保持谨慎。
均摊分析
势能分析
对于一类问题,某些操作可能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而另一些操作的代价则较小,导致整个算法的运行时间依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举一个例子,一次压入一个数或者删除前一半的数,压入是 \(\Theta(1)\) 的,但删除的复杂度是 \(\Theta(\frac{|s|}{2})\) 的,其中 \(|s|\) 表示当前的数据量。假如操作 \(n\) 次,看起来我们的上界是 \(O(n^2)\),但仔细想一想,一个数至多被压入和删除各一次,贡献为 \(\Theta(1)\),数的个数至多有 \(n\) 个,于是复杂度为 \(O(n)\)。
对于类似的问题,一种更为泛用的方法是势能分析。
联想物理中的保守力做功,我们往往习惯于定义一个势能去计算其贡献,再考虑其他部分,而这种势能往往是只和出初末状态相关的。
对于上面那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定义势函数 \(\phi=|s|\),操作 \(i\) 次后的势能为 \(\phi(i)\),总时间复杂度为 \(T(n)\)
则有
\[T(n)=\phi(n)-\phi(0)+\sum c(i)=\sum t(i) \]其中 \(c(i)\) 第 \(i\) 次操作的实际复杂度,\(t(i)\) 表示均摊复杂度
形式化地,我们有
\[t(i)=c(i)+\phi(i)-\phi(i-1)=c(i)+\Delta\phi \]实际上,对于一次 \(\Theta(1)\) 的压入
\[\phi(i+1)=\phi(i)+1\\ t(i+1)_\text{insert}=O(1)+\Delta\phi=O(1) \]实际上,如果一次插入是log的话会更容易看出中间 \(O(1)\) 项的作用。这告诉我们,一个算法即使是基于均摊的,其复杂度上界也不一定是由势能贡献的。
对于一次删除
\[\phi(i+1)=\frac{\phi(i)}{2}\\ t(i+1)_\text{delete}=\frac{|s|}{2}+\phi(i+1)-\phi(i)=0 \]之前“存储”在势能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完成了一次操作。
Splay
容易说明 \(Splay\) 的复杂度就是 \(splay\) 操作的复杂度(\(splay\) 之后就可以 \(O(1)\) 直接操作点了)
不是一般性的,设 \(Splay\) 的大小和操作次数均为 \(\Theta(n)\)
一次 \(splay\) 可以分为 \(zig,zag,zig-zig,zig-zag,zag-zig,zag-zag\) 六种,考虑 \(zig,zag\) 是对称的,于是只需要分析 \(zig,zig-zig,zig-zag\)
记一个点的子树大小为 \(siz\)
对于这种较为一复杂的数据结构,我们考虑定义每个点的势能,整个结构的势能就是每个点的势能之和
设一个点的势能为 \(\varphi_{node}\),\(Splay\) 的势能为 \(\phi\),操作 \(i\) 次后为 \(\phi(i)\)
\[\varphi_{node}=\log_2siz_{node}\\ \phi=\sum_{node\in Splay}\varphi_{node} \]显然有势能上界为 \(O(n\log n)\),下界为 \(\Omega(log^2n)\)
于是
\[T(n)=\phi(n)-\phi(0)+\sum c(i)=O(n\log n)+\sum c(i) \]只需放缩出 \(\sum c(i)\) 的上界即可
有
\[t(i)=c(i)-\Delta\phi(i) \]有
\[c(i)=O(1) \]画图之后合理放缩(画图太麻烦了,可以看看这个)
设 \(a(i)\) 表示一次旋转的复杂度
可以得到
\[a(i)\le 3(\varphi^\prime_{node}-\varphi_{node}) \]对于一次 \(splay\),是由一段连续的旋转操作构成的,即
\[t(i)_{splay}=\sum_{j=a}^bO(\varphi^{(j)}_{node}-\varphi^{(j-1)_{node}})=O(\varphi^{last}_{node}-\varphi_node) \]即该节点初末势能的变化量,对于 \(\varphi_{node}\) 显然有其上界 \(O(\log n)\),下界 \(\Omega(1)\)
于是 \(t(i)_{splay}=O(\log n)\)
总的复杂度就是 \(O(n\log n)\)
LCT
\(LCT\) 的势能变化有链上的 \(Splay\) 和虚实边的变化两种,然后就发现所有操作都可以看做 \(access\)
依然假设树的大小和操作次数都为 \(\Theta(n)\)
还是考虑之前一样的做法
\[\varphi_{i}=\log siz_i\\ \phi=\sum\varphi_i \]值得一提的,这里的 \(siz_i\) 表示所有虚边和实边连接的 \(i\) 的子树大小(也就是虚子树大小加 \(Splay\) 上的子树大小)
我们发现虽然 \(access\) 时,节点所属的 \(Splay\) 会改变,但这和直接合并成一条实链后再旋转没有区别(先不考虑跳虚边的复杂度),于是这一部分和 \(Splay\) 没有什么区别,依然是 \(O(n\log n)\)
再考虑虚实剖分的复杂度,和轻重剖分做比较,我们定义势函数为
\[\phi=\sum_{(u,v)\in LCT}[siz_u\le2siz_v\and fa_v=u\and son_u\ne v] \]可以改写为更加显然的形式
\[\phi=\sum_{(u,v)\in LCT}[v\text{是}u\text{的重儿子}\and(u,v)\text{为虚边}] \]轻重链剖分中,我们知道一个点到根的路径上至多有 \(O(\log n)\) 条轻边,自然至多产生 \(O(\log n)\) 条重虚边,而对于原本的重虚边,需要花费 \(\Theta(1)\) 的代价使之变为重实边,不会产生重虚边,于是这一部分的复杂度上界也为 \(O(n\log n)\)
至此就说明了 \(LCT\) 是均摊 \(O(n\log n)\) 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io@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