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疼主因是耳压未平衡,应停止下潜并上升几米,尝试瓦尔萨尔瓦或法兰佐法平衡压力,每下潜1米就主动轻柔做一次,避免等到疼痛再处理;若疼痛持续需中止潜水,因感冒、鼻窦炎、耳垢堵塞等也可能导致不适,切勿硬撑,及时就医防损伤。
潜水时耳朵疼,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耳压平衡没做好。当你感到耳朵不适甚至疼痛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下潜,稍稍上升一点点,然后尝试做耳压平衡。如果疼痛感依然存在,或者无法成功平衡,那么就应该立即中止潜水,浮出水面。别硬撑,身体的信号是最重要的。
解决方案
解决潜水时耳朵疼的问题,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耳压平衡技巧,并在潜水过程中持续、及时地进行。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身体的感知和习惯的养成。
我个人觉得,最常用的就是瓦尔萨尔瓦法(Valsalva Maneuver):捏住鼻子,闭紧嘴巴,然后轻轻地、均匀地向鼻腔吹气,感觉耳朵里“啵”的一声,或者听到轻微的空气流动声,就是成功了。但要注意,千万别太用力,过度用力可能会损伤鼓膜。
除了瓦尔萨尔瓦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也很好用,比如法兰佐法(Frenzel Maneuver),这个方法需要一些练习,它是通过舌根和软腭的运动来推动空气进入咽鼓管,而不是靠胸腔的压力。对我来说,Frenzel法就比Valsalva法更自然一些,尤其是在深度较大的时候。
另外,吞咽或者左右摆动下颌也能帮助打开咽鼓管,有时候在下潜初期,轻轻吞咽几下就能解决问题。
节奏感非常重要。你不能等到耳朵开始疼了才去做平衡,那样往往就晚了。理想的状态是,在下潜的每一步,甚至每隔一米,就主动做一次耳压平衡。我通常是脚刚入水,就开始做平衡;面镜刚没过水面,再做一次;然后每下潜一点,就做一次。记住,早做、轻做、勤做,比晚做、猛做要好得多。如果某次平衡不成功,就上升几米,再试一次,直到成功为止。别听那些说“忍忍就过去了”的鬼话,那是在拿自己的听力开玩笑。
为什么潜水时耳朵会疼?这背后有什么科学原理吗?
耳朵在潜水时会疼,这背后其实是物理学和生理学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这跟我们中学学过的波义耳定律有关系:在恒定温度下,一定量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我们中耳腔里是充满空气的,它通过一根叫做咽鼓管的小管道与外界(准确说是鼻咽部)相连。当你下潜时,水压会逐渐增大,外部环境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根据波义耳定律,如果中耳腔内的空气体积不变,那么它就会被压缩,导致中耳腔内外的压力不平衡。外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中耳里的空气来不及补充,就会把鼓膜往里推,产生一种被吸住、被挤压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感受到的疼痛。咽鼓管的作用,就是像一个单向阀门,让空气可以从鼻咽部进入中耳,以平衡压力。但它在正常情况下是闭合的,需要我们主动去做平衡动作才能打开。如果咽鼓管因为感冒、过敏或者其他原因堵塞,或者你平衡得不够及时、不够充分,那么这种内外压差就会越来越大。轻则耳朵不适,重则可能导致中耳气压伤(Ear Barotrauma),比如鼓膜充血、出血,甚至穿孔。所以,耳朵疼不是什么神秘现象,它就是身体在告诉你:“嘿,外面压力变大了,我需要更多的空气来平衡!”除了耳压平衡,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耳朵不适?
确实,虽然耳压平衡是核心,但导致耳朵不适的原因并非只有这一个。有时候,即便你很努力地做平衡,耳朵还是感觉怪怪的,这可能就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了。我见过不少潜伴,他们耳朵不适的原因五花八门。1. 感冒、过敏或鼻窦炎: 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如果你的鼻腔、咽喉或者鼻窦有炎症、充血,咽鼓管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它可能变得肿胀、堵塞,导致空气无法顺利进入中耳。这种情况下,无论你用什么方法,耳压平衡都会变得异常困难,甚至根本无法完成。所以,我个人建议,如果感冒还没完全好,或者过敏症状比较明显,就暂时别下水了。一时的潜水乐趣,不值得拿耳朵健康去冒险。2. 耳垢堆积: 虽然不常见,但如果耳道内有大量的耳垢堆积,有时候会阻碍水进入外耳道深处,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影响到鼓膜的震动,间接导致不适感。不过,这通常不会引起剧烈疼痛,更多是闷胀感。3. 面镜挤压(Mask Squeeze): 虽然面镜挤压主要影响眼睛和面部,但如果面镜密封不当,或者你下潜时没有通过鼻子向面镜内呼气来平衡面镜内的压力,面镜可能会像吸盘一样吸住你的脸,这种压力有时也会传导到鼻窦和中耳,加重不适感。4. 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 身体状态不好,或者在水下感到紧张,有时也会让你的身体反应变得迟钝,或者肌肉僵硬,影响到咽鼓管的正常开合。我发现,当我放松下来,享受潜水的时候,耳压平衡会自然很多。5. 外部耳道问题: 比如外耳道炎(Swimmer's Ear)。这通常发生在潜水之后,由于耳道潮湿、不洁,细菌滋生引起的感染。它会导致耳道疼痛、发痒。虽然不是直接在潜水过程中引起,但如果潜水前就有轻微炎症,下水后症状可能会加剧。所以,在潜水前,除了检查装备,也别忘了“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耳朵已经开始疼了,我该怎么处理才能避免更严重的伤害?
如果耳朵已经开始疼了,那说明你的中耳已经承受了不必要的压力。这时候,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你耳朵的健康。我的经验是,绝不能硬扛,更不能抱着侥幸心理继续下潜。1. 立即停止下潜,并缓慢上升: 这是第一要务。一旦感到疼痛,立刻停止当前动作。不要急着往上冲,而是要非常缓慢地,一点点地上升。通常上升几米,外部压力会减小,中耳的压力差也会随之缓解,疼痛感会减轻。2. 在上升过程中再次尝试耳压平衡: 当你上升到疼痛减轻的位置时,再次尝试做耳压平衡。有时候,上升一点点,咽鼓管会更容易打开。如果成功平衡,并且疼痛完全消失,你可以选择再次尝试缓慢下潜,但要更加频繁和轻柔地做平衡。3. 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立即中止潜水: 如果你上升后疼痛依然存在,或者再次尝试下潜时疼痛立刻出现,那么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中止这次潜水。没有哪次潜水值得你冒着听力受损的风险。安全浮出水面,并告知你的潜伴或教练。4. 浮出水面后的处理:保持耳朵干燥: 潜水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外耳道,或者使用吹风机(冷风,距离远一点)吹干。避免使用棉签: 棉签可能会把耳垢推向深处,甚至损伤鼓膜。观察症状: 浮出水面后,如果疼痛在短时间内(几小时内)没有缓解,或者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内有液体流出、眩晕等症状,这可能是中耳气压伤的迹象。5.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如果疼痛持续不退,或者出现上述任何一种严重症状,请务必尽快去看耳鼻喉科医生。只有医生才能准确诊断耳朵的损伤程度,并给出专业的治疗建议。有时候,早期干预可以避免更严重的长期问题。记住,你的耳朵是宝贵的。潜水是一项美好的运动,但前提是建立在安全和健康的基础之上。尊重你的身体,倾听它的声音,永远是潜水最重要的准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