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一个区域内的网络设备组成的网络。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的技术规范
IEEE组织的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定义了有线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MAC)
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了以太网的基本物理属性,如数据编码、时标、电频等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网络层发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设备的网络层
例如:规定了网络拓扑结构, 访问控制方式, 传输速率等
数据链路层:负责的是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
数据链路层协议:
-
Point-to-Point Protocal——PPP点到点
-
Ethernet——以太网
-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al——高级链路控制协议
-
Frame Relay——帧中继
-
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
早期,由于各网络公司的竞争,局域网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为了将各种局域网融合,
所以将链路层拆分成两层,逻辑链路层(LLC)和媒体接入控制(MAC)(802.3封装:SAP)。
90年代,以太网取得垄断地位,以太网成为局域网代名词。数据链路层仅需要MAC层,采用以太网帧格式(Ethernet V2封装:ARPA)。
帧: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一种单位,帧由几部分比特位组合而成,不同的部分执行不同的功能
以太网协议帧的组成:
-
目的MAC地址:
-
源MAC地址:
-
类型:表示网络层使用的协议类型,0x800表示网络层使用的就是IP协议。
-
数据部分:IP部分被拆分成的一个一个小数据包,因为MTU的限制,所以最大只能传输1500个字节
-
CRC:该字段用于帧内后续字节差错的循环冗余码检验(检验和)(它也被称为F C S或帧检验序列)
IP地址立足于全局,进行网络路线的规划,mac地址立足于局部,只关注相邻节点的通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