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搜"智元新知"关注
微信扫一扫可直接关注哦!

斐波那契数列取模大数分治算法

这是算法课程上完分之策略后老师留的一道题目:

菲波那契数列如下:1,1,2,3,5,8,13,21,34......其中a[1] = 1,a[2] = 1,a[n]=a[n-1]+a[n-2](n>=3)。对给定的下标n,求解a[n]%1997的值.

其中测试数据n是整数范围内。

这个题目,主要是用到很关键的一个数学知识,斐波那契数列的求法,可以转换为矩阵的连乘,矩阵的n此方算法又可以用分治的算法。

而且又有理论依据:(n*m)%c=[ (n%c)*(m%c) ]%c  ;   (n+m)%c=[   (n%c)+(m%c)  ]%c,所以过程中的结果可以随时取模,而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关于斐波那契数列的矩阵连乘求法如下:

我们知道我们若要简单计算f(n),有一种方法就是先保存 
a=f(0),b=f(1),然后每次设: 
a'=b b'=a+b

并用新的a'和b'来继续这一运算

如果大家熟悉利用“矩阵”这一工具的话,就知道,如果把a、b写成一个向量[a,b],完成上述操作相当于乘以矩阵 
0 1 
1 1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求第100个fibonacci数,只需要将矩阵 
[0,1]乘上 
0 1 
1 1 
的一百次方,再取出第一项

因为我们知道,矩阵运算满足结合律,一次次右乘那个矩阵完全可以用乘上那个矩阵的N次方代替,更进一步,那个矩阵的N次方就是这样的形式: 
f(n-1) f(n) 
f(n) f(n+1)

而求矩阵的N次方,由于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所以我们可以用log(N)的算法求出——这个算法大家都会么? 
一个是二分,一个是基于二进制的求幂

二分的原理:要求矩阵的N次方A(N),设i=N/2若N%2==1, 则 A(N)=A(i)*A(i)*A(1)若N%2==0, 则 A(N)=A(i)*A(i)

基于二进制的原理:将N拆为二进制数,譬如13=1101那么 A^13= A^8 * A^4 * A^1 (这里^表示幂运算)

也就是说,由A^1开始,自乘得到A^2,然后自乘得到A^4,如果N对应位为1,则将这个结果乘到目标上去

这样的话,将所有乘法改为模乘,就可以得到一个较大Fibonacci数除以M的余数

若不用递归,其实类似

实现代码:

复制代码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f(n)=f(i)*f(n-i-1)+f(i+1)*f(n-i)
int tempA,tempB,tempC,tempD;
void func(int n,int &a,255)">int &b,255)">int &c,255)">int &d){
    if(n==1){
        a=0;
        b=c=d=1;
        return ;
    }
    if(n%2==0){
        func(n/2,a,b,c,d);
        tempA=a*a+b*c;
        tempB=b*(a+d);
        tempC=c*(a+d);
        tempD=c*b+d*d;
        a=tempA%1997;
        b=tempB%1997;
        c=tempC%1997;
        d=tempD%1997;
        return;
    }
    else{
        func(n/return;
    }
}
int main(){
    int n;
    while(cin>>n&&n!=0){
        int a,d;
        if(n<=2){
            cout<<1<<endl;
            continue;
        }
        else n-=2;
        func(n,d);
        cout<<(b+d)%1997<<endl;
    }    
    return 0;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