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搜"智元新知"关注
微信扫一扫可直接关注哦!

关于lua table的实现

    以下内容只作本人学习笔记,内容会随着我对lua源码分析的深入慢慢修改,所以以下内容只作参考,并非100%正确。

    脚本table中的元素在c中是分两个地方存放的,即数组与hash表。table中元素的位置也不是一直固定的,它会根据table被修改的情况动态改变。下面分两种情况说一下table的特点。

    第一,先来看构造table时lua是怎么处理的。

    如果构造table的时候指定了key的值,不管key是何值,也会将key进行hash。比如:

t1 = 
{
  [1] = 100,[2] = 200,[3] = 300,}

    只有构造table时不指定key值,这些value才会放在数组段。比如:

t2 = {100,200,300}


   所以, 用这两种不同的构造方式构造的table的访问效率是不一样的。不过实际应用中,像这样手动构造的table一般不会很大,所以遍历的的消耗也不会相差太远。

    第二,来看一下对table的修改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如果向table插入一个以字符串,table,userdata,函数,0或负数为key的值时,都会将key进行hash,然后将其放到hash表中。

    如果向table插入一个以正整数为key的值时,如果key的值大于2的26次方,那也会将其放入hash表中,否则,lua会用一个算法来判断这个key在数组中的位置是否过于离散,如果是,则将其放入hash表中,否则将其放入数组段中。

    上面只是说了个大概,还有很多细节没有说到,比如在插入前会先判断是否有空位,有就直接插入,没有就会对数组和hash表进行调整后再插入。

    继续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